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intin528 (林庭琮)

簡介

2024 Linux 核心實作 春季班 自我評量成績計算

自評分數: 8

  • 方案 B: 1 + floor(GEOMEAN)

\(GM = \sqrt[6]{x_1 \cdot x_2 \cdot x_3 \cdot x_4 \cdot x_5 \cdot x_6}\)

\(score = 1 + \lfloor GM \rfloor = 1 + \lfloor 7.2155 \rfloor = 8\)

成果發表與貢獻

自評分數: 4 分

在課程教材或是測驗題中我僅在自己筆記提出一些問題,在 作業一中提供使用 perf 效能測試工具對於 sort_test 與 qsort 之比較,以及與同學一起進行定點數 log2 計算並測量誤差。

作業/隨堂測驗

自評分數: 9 分

這堂課程中的作業與隨堂測驗讓我學習到新的問題解決的模式,我在剛開始寫第一次作業時,只注意到功能性要正確,在我因為測資的時間複雜度測試未通過後,我參考其他人是怎麼做的,這才真正察覺到細節的重要性,改善程式架構,也學會更有系統的使用 API 以及在筆記上分析的能力,我在作業二以及作業四就對測驗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完全明白他們運行的原理以及手法。

作業筆記:

期末專題

自評分數: 7 分

我的期末專題是改進 vax-r 所在作業六中的實作,我先是將他作業三所實作的 ttt 方式提出來分析,並在資料儲存結構上做一些討論以及改善方向 – 參考測驗四中的 tic-tac-toe,在這之後實際探討核心模組實作中的 simrupt.c 內部所因為此結構產生的效能浪費,在這專題中我對於核心模組以及延遲中斷的使用方式更加瞭解,且在 user-kernel 之間的通訊方式和 mutex lock 的使用有一定認識。

與授課教師的互動

自評分數: 8 分

我常常聽到授課教師說 “缺什麼補什麼” ,在課程後半段,我自認沒跟上老師的上課進度,但這句話讓我知道我該更專注於自己想鑽研的領域,而不是雨露均沾,但卻又學而不精,討論期末專題時,授課老師也以改善他人作品做出貢獻的方式,跟我說我們要做的事並不僅是把書上的東西學會,而是要去創造,這給了我對於學習很大的動力。

所見所聞所感

自評分數: 10 分

看到課程網站上的海量教材之後,我就知道我需要去規劃自己的時間讓我能夠更好的吸收這些書面知識並參與老師課堂上的討論,前幾周的課程都是以前接觸過的,但在老師上課時的討論後才更深入的去想每個資料結構的深度意義、使用情況的不同,在探討 Linux 核心的程式碼後,也擴大我的眼界,對於幾千萬行量級的專案,還有諸多內部的細節,才能夠將整個系統堆疊起來,老師最常說誠實面對自己,我也意識到自己會將一知半解當作已經學會,才會偶爾在更深度的討論時突然不知道要如何去理解,另外我也學到數學的證明與統計非常重要,因此我也學會使用效能分析工具來證明自己所想的是否為正確;我會用我學到、看到的這些讓我在將來面對需要思考的問題時,能夠以這樣的態度讓我確確實實的從問題中得到解答,並成長。

指導教授的學習回顧

自評分數: 7 分

前兩個月我主要與指導教授分享我在教材以及作業中所加強的部分,且會提到自己所想的問題,想到的解決方案,另外就是在學習模式上的改善,再來就是著重於程式撰寫的風格優化,我認為這會在實驗室的專題中有很大的幫助,而之後的時間我更著重於教材,較沒有自己的實作及理解部分,因此並沒有做學習回顧。

  • 二月: 2024/03/05(二)

  • 三月: 2024/04/03(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