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plurk 分享到twitter 分享到facebook

版本 9a7ce6a8cafdebe02f083ae3238e4615aaeed4b9

YeeeLiang (蔡依良)

簡介

2024 Linux 核心實作 自我評量

第一項、成果發表和貢獻:

這個部分我給自己 3 分。

第二項、作業/隨堂測驗:

這個部分我給自己 10 分。

HW1 2024q1 Homework1 (lab0)

HW2 2024q1 Homework2 (quiz1+2)

HW4 2024q1 Homework4 (quiz3+4)

HW5 2024q1 Homework5 (assessment)

第三項、期末專題:

這個部分我給自己 10 分。

Linux 核心專題

第四項、與授課教師的互動:

這個部分我給自己 10 分。

與授課教師「一對一討論」的時間為 2024/5/31 20:00。

詳細討論可見內容。 由於不了解鏈結串列,因此向老師提問了一個「危險」的問題。誠實面對自己後,重新理解 remove_list_node 的 indirect pointer 運作原理。並理解到誠實自己的重要,不會便是不懂。

第五項、所見所聞所感:

這個部分我給自己 10 分。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給我一小時解決問題,而且那是足以改變人生的重大問題的話,我會花五十五分鐘去確認我是否問了正確的問題。」

要先問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設定問題」在建立達成目標所需之手段的過程中,位於最上游。如果這裡就找錯問題,後續的解決方案和方案執行,也會環環相扣地錯下去。於是付出的勞力無法換來成果,變成白忙一場。

「問題」就是「落差」

「現狀」和「目標」的落差。目的地與現在地之間的差距,就是所謂的「問題」。將目前狀態和理想狀態加以「比較」的時候,問題才會顯現出來。

我們在朝著什麼目標邁進?

經驗豐富的管理顧問對經營者進行訪談時,會接二連三地拋出許多問題,像是「為何要將營業額設定成經營指標?」「為何光一個經營企劃部門就要有這麼多員工?」「在這個時間點進行業務員強化的企圖是什麼?」「你們如何向開發部門反饋消費者的意見?」

到底是哪來這麼多問題可以問的?因為管理顧問腦中已事先建構出企業的理想形象,並以該形象為基準,與客戶企業的現狀加以比較。透過比較發現落差,進而得到「認知」。問題不是憑空出現,而是先有比較對象當作基準,透過比較才能找出來的。

因此我認為,解決或問對的問題前需要先累積一定的經驗與知識。

  • 回顧在本課程的投入狀況:

目前以在職的方式攻讀學位。在這門課投入的狀況,除了每週四的上課時間外,每天平日下班後平均花1-2個小時的時間在這門課上,週末則是平均每天4小時的時間。雖然投入不少的時間,但由於我的基礎不佳,課程前期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在學習 Linux 核心以外的東西,例如:C 語言和 GitHub,因此直到了課程後期才比較理解前期課程的東西,以及體認到何謂「誠實面對自己」的態度。雖然還要兼顧工作十分的辛苦,但我不後悔修了這門課。

第六項、每月發給實驗室指導教授的學習回顧:

這個部分我給自己 9 分。 * 二月發信日期:2024/3/2 上午11:32 * 三月發信日期:2024/4/10 上午10:51 * 四月發信日期:2024/5/9 上午08:35 * 五月發信日期:未發送

自我總評量得分

自我總平量得分為 9 分。

根據幾何平均計算第一至第六項的細項得分,得到 GEOMEAN 為 8.04。而後選擇方案 B 的計算方式 1 + floor(GEOMEAN),因此自我評量中得到了 9 分。